呼伦贝尔如何处理好现阶段“高水平保护”和“高质量发展”的辩证关系,破解自然资源富集仍是欠发达地区的窘境。近年来,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,全市对辖区内重要生态系统展开科学保护与修复的同时,积极优化产业布局,为实现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的发展愿景,坚持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的有序转化。
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引领持续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
自“十一五”规划以来,呼伦贝尔市不断探索与总结美丽与发展的辩证关系,发展定位和思路日益清晰,厚植绿色底蕴的信心更加坚定。千里草原铺翡翠,草原更亮丽。从2009年开始,全市连续5年开展了草原沙化治理,累计投入8.45亿元,锁住550余万亩沙地;又经过“十三五”时期的接力奋战,目前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6.6%,位列全区第一。再现春季草长莺飞、夏季百花盛开的极致草原印象。蓝天白云映碧水,河湖更清澈。在河长制的推动下,河湖“清四乱”成为常态化,巡河巡湖日常化。
2016年至2022年,依法对呼伦湖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共计实施59项目落地,如今碧波荡漾,鱼鸟齐欢。茫茫林海涛声涌,森林更浩瀚。伴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,2015年我市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森林的商业采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将继续实施保护任务,不断增加造林绿化面积。目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.6%,森林蓄积面积占全国国有林区10.2%。封山育林,久久为功,发挥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家底更加殷实。全市森林、草原、湿地碳汇当量达到1.2万亿元,为呼伦贝尔实现生态产业化奠定坚实自然生态基础。
坚持在生态产业化中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的有序转化
擦亮草原生态名片。拥有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,是享誉世界的一块金字招牌。如何让它越擦越亮,呼伦贝尔市正在付诸扎实的行动。一是全力推进规划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5A景区建设。一幅美丽的草原自然画卷将呈现在游客面前。二是打造中国第一个草原综合体。该项目2017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。规划设计“以塑造草原产业聚集区为主攻方向,实施三产融合与产城融合”的整体战略,将陈旗打造成为中国草原产业的标杆。三是用科技创新推动生态草牧业示范区建设。以中科院6名院士领衔的科技团队,力争实现“用不多于10%的水热条件较好的人工草地,来提供畜牧业所需的牧草,剩下的90%天然草地,从放牧的压力中解放出来,从而得到恢复和保护。”通过试验,人工草场生产力已经达到普通天然草场的10倍至15倍,为草原牧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。
呼伦贝尔市正在积极构建全域全季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模式。2019年12月23日,全国第一列豪华旅游列车首发。它集旅游观光、餐饮住宿、私人定制和线上线下互动于一体,不仅是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,亦是乘客体验美景与文化的载体,能更好地满足人们高端旅行需求。2021年9月,呼伦贝尔文旅投集团与复星集团签约合作,助力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升级和知名度升级。2020年3月牙克石市成为内蒙古第一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,有力推动由传统观光游向度假游、康养游新转变。
生态农业提质升级。呼伦贝尔拥有2600多万亩优质黑土地资源,处于农牧业发展的黄金生产带,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。针对“优质不优价”的客观实际,自2019年开始,努力探索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和影响力,已完成羊肉、牛奶、牛肉、大豆、芥花油、马铃薯、黑木耳、蓝莓8个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和授权,并且全部入围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。在奶业振兴战略中,实施岭东和岭西区域差异化布局,强化人工牧草和有机饲料种植、奶牛饲养、乳品深加工、科研开发一体化推进,积极构建农牧业绿色循环产业体系。呼伦贝尔市经过生态产业化的久久为功,产业集群效应已初露端倪,各大产业集群产值稳定增长,为打造国家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生态产品进入市场。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碳库。森林覆盖率高达78.39%,森林面积8.37万平方公里,活立木总蓄积10.33亿立方米。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,平均吸收固定约1.8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,森林碳储总量约18.9亿吨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历经3年对全市森林和湿地的研究评估核算:以2018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59.74亿元/年。这是呼伦贝尔市的绿水青山首次以直观的货币形式,呈现出森林和湿地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服务价值。伴随着国家《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》的落地实施,呼伦贝尔市林区再次迎来了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绿色发展春天。
冷资源变成热产业。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和“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指示精神,以开发“冷资源”产业链为核心,做好“白雪换白银”文章,激发冰雪产业新动能,以蓬勃发展之势推动“冷资源”变为“热产业”。目前,呼伦贝尔市已初步形成以呼伦贝尔(牙克石)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、陈旗和新左旗冬季汽车试验试驾产业园为两翼、扎兰屯临空产业园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,极冷环境工业产品检验检测产业初具规模。
呼伦贝尔市正在把“生态+”的生态思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,笃定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,三大产业的生态附加值持续增加,“绿色引擎”不断提升呼伦贝尔生态品牌效益和价值。